高校科研检测

短链脂肪酸检测、细胞培养、代谢组学服务、肝肠胞虫检测、动物疫病检测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
400-850-6066
新闻资讯
一站式检测技术和咨询服务
One-stop testing technology and consulting services
新闻资讯
一站式检测技术和咨询服务
One-stop testing technology and consulting services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about u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水产养殖中的主要益生菌及其功能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0-09-27
浏览次数:4088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世界水产养殖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对微生态制剂中的主要益生菌及其功能与应用作一简介。

以益生菌或益生元为主要成分的微生态制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可以提高养殖动物采食量,对养殖动物有促生长作用。益生菌可以产生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消化酶,进而提高消化率;益生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能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VK、B 族维生素、β-胡萝卜素)、氨基酸、未知生长因子等,能够促进机体对蛋白质、铁、钙的消化吸收。益生菌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能提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巨噬细胞的活性,通过产生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激发机体免疫,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益生菌进入动物肠道后,与有害微生物之间就定居部位、营养素等竞争,胁迫(防止)致病菌群繁殖、定居以及附着。有的细菌会产生抗生素和细菌素,杀死病原菌。以下分别对水产微生态制剂中主要的益生菌的功能与应用做简要介绍。

1 芽孢杆菌

我国农业部公告可直接用于饲喂动物的15种益生菌中包含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研究表明,在投加了益生菌的养虾试验池中,某些益生菌,如芽孢杆菌、氨化细菌、光合细菌等数量有明显增加,而致病弧菌数量比对照减少了近80%;同时,池塘中氮和磷的浓度降低,溶氧量增加,河虾明显增产。多次试验研究发现,芽孢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凡纳对虾的消化酶活性和成活率,但是消化酶活性随活菌量的增加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便维持在一定水平,即菌量的添加对消化酶活性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另有研究还发现芽孢杆菌可以通过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来改善水质,从而提高虾的产量。国外研究人员Aly等试验研究发现,枯草芽孢杆菌还可以抑制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而此类菌会导致鱼类患细菌性鱼病,造成内脏败血性坏死而死亡。

乳酸菌

乳酸菌代谢产物主要是乳酸,其次是一些挥发性脂肪酸,可以降低肠道pH值从而抑制其它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是消化道中的常驻菌群。此类菌已被证实在临床上能够预防和治疗人和动物的某些肠道疾病。国外研究人员Suzer等发现当使用含有4种乳杆菌的商业益生菌剂和饲料混合在一起投加时,对幼鱼影响较大,无论是各种消化酶的酶活性还是鱼的存活率,比生长速率都有显著的升高。但是,直接将益生菌剂投加到水中则没有效果。另外,国外研究还发现,将嗜酸乳杆菌和藻类毛壳色菌素钙三醇以1:1比例混合后投加,合浦珠母贝重量比只加了藻类毛壳色菌素钙三醇的对照提高了16.9%,背腹的长度提高了37.6%。链球菌病是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发布《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的三类疫病,该病将导致鱼类眼睛突出、内脏点状出血甚至死亡。国外研究人员Aly等在养殖尼罗河罗非鱼时发现,嗜酸乳杆菌可以抑制链球菌的生长;同时,他们还发现,将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喂养罗非鱼后,该鱼体内的血清杀菌活性和体重大大提高。

刚出生的小鱼肠道菌群较少,投喂益生菌可改变肠道内优势菌群,形成良好的肠内环境。国外研究人员Ring等的研究表明,在幼鱼时是否投喂乳酸菌,将会对乳酸菌的定植有重要影响。

丁酸梭菌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具有产氨基酸,维生素,短链脂肪酸等益生物质,调节机体免疫、维持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被广泛应用到肠炎治疗及以及作为添加剂应用到畜禽和水产动物养殖中。

丁酸梭菌在水产上的应用效果:

①增加肠道消化酶活性,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

②降低肠道pH值、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③增加肠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增加肠道绒毛高度,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④促进丁酸梭菌在肠道粘液层的定植,调整肠道菌群结构;

⑤提升免疫球蛋白(IgM)的水平,增加肠道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酵母菌

酵母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水产饲料的优良添加剂。有的酵母菌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国内研究人员从海水中分离到一株具有高效降解养殖水体氨氮功能的假丝酵母菌,其试验结果表明,当养殖水体氨氮浓度≤20mg/L,pH值6-7,温度25-30℃,盐浓度0-1%,溶氧2mg/L以上时,氨氮降解率约80%。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利用氨氮或亚硝酸盐作为氮源,从氨氧化过程中获得能量,CO2作为碳源的化能自养菌。一般来说,亚硝酸盐和氨氮会破坏水质,对水产养殖动植物产生毒害作用,是引起水产动植物病害的原因之一。而硝化细菌则可以氧化氨氮和亚硝酸盐为硝酸盐,形成可以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当投加硝化细菌浓度为100cfu/L时,罗非鱼鱼苗养殖水环境中氨氮浓度降低25.05%,亚硝酸氮降低45.16%,COD降低12.33%,养殖水质得到改善,鱼苗体长增加了22.18%,体重增长了46.15%,幼鱼碱性磷酸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都有明显提高。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是水产动物代谢过程中参与调控的重要酶类,酶活力的高低可以表征上述鱼类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强弱。国外研究发现,经固定化的硝化细菌对去除对虾养殖废水中的氨氮效果较好。原因是硝化菌是自养菌,生长缓慢,养殖时的频繁换水极易将其洗脱出系统,损害了它的潜在功能,而经过固定化后更有助于其生长繁殖进而发挥功能。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所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60%以上,同时还含有辅酶Q、维生素B、叶酸等,这些物质提高了水生生物的免疫能力,促进了水生生物的生长,并改善了水质。1998年,经农业部批准,光合细菌可作为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使用。

国内有研究,通过全池泼撒或饲料添加的方式利用光合菌,实验结果表明对照池平均亩产对虾35.82kg,推广池平均亩产对虾40.74kg,增长了4.92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添加光合细菌的水池水质得到改善,溶解氧升高,氨氮浓度下降,水色黄绿,增加了生产。另有研究,将鲤鱼塘中分离到的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投加到虾池,28d后发现3个不同浓度处理组明显增产,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比如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都比对照有较大提高,增产可能与各种消化酶活力的提高有关。

自然条件下,水生动物的有益菌群与水生环境的联系非常紧密,水生幼体的原始微生物群主要依靠幼体所生存的水生环境,因而周围水域中细菌的性质十分重要。然而在人工规模化养殖条件下,水生动物和环境中的有益微生物群落会由于消毒剂、抗生素和一些化学药物的添加而遭到破坏,导致水生动物消化系统和水生环境中有益菌群减少或消失。对于无益生菌群定植保护的幼体水生动物,当从育苗池转移到中间培育池或养成池,面对更为复杂的微生物群体环境,其存活率大幅下降,尤其是面对环境压力或致病菌时,存活率就更低,后续生长的饵料系数较高,均增重下降,经济效益下滑。可以说相对于陆生动物,微生态制剂对于水生动物,尤其是幼体水生动物具有更大的作用。

因此,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业者选择使用微生态制剂及其水产益生菌。

创新发展,领航未来
提供一站式检测技术和咨询服务
全国服务电话:
400-850-6066